常宁市职业中专“十三五”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_常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精品专业

常宁市职业中专“十三五”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资源来源:常宁职专 添加时间:2015-10-08

 
专业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专业建设水平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加强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对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推进我省及县市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与湖南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结合我校办学历史、实力、条件和定位,针对今后五年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进一步适应湖南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四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的发展需求,以专业对接产业、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
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自身发展潜力,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加强教学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为区域经济服务。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增加社会急需的专业,暂停或缩小招生有困难的专业,达到专业结构优化。学校坚持以加工制造类和信息技术为专业为主,农、财、艺等协调发展的专业发展思路。“十三五”期间,我们力求做大做强加工制造类专业,做新做优信息技术类专业,做活做特农、财、艺等专业。努力建设一批与行业密切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专业群。为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有一定影响力的卓越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深度融合。坚持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注重与湖南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展地区的经济社会、产业布局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完善和优化专业体系,逐步形成专业优势,以培养具有快速适应能力和较强发展潜力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服务。
2.差异发展。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专业结构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积极调整和优化现有部分专业或专业方向。对市场经济需求旺盛的专业要做大;对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专业要做强;对竞争力不强且贡献力不足的传统专业要加以大力改造和调整。通过强化传统优势专业,培养品牌特色专业,有计划地开拓新专业,促进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使得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从而形成各类专业均衡发展,传统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重点专业水平较高,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专业内涵建设逐步深化的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新格局。
3.资源整合。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突出抓好重点专业建设。专业的发展建设,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全面建设和重点建设相结合的方针,分期、分批、分级推进我校专业建设;注重开展专业建设评估,积极创建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增强专业发展后劲,促进专业办出特色。使我校“十三五”期间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4.适时调整。坚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服务性人才的原则。
加强新设专业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增强已设专业在本省乃至国的竞争力。根据学校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和办学条件,在2014年教育部中职专业教学标准目录》及有关要求的指导下,认真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支撑条件和关联度,积极慎重地分批增设部分新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现代各行业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建设目标
1、建设依据:
专业建设规划从学校目前的专业设置现状出发,遵从国家和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考虑到未来五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我校办学理念中明确指出: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以规范管理和质量提升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立足常宁本地,扩大幅射功能。近年来,学校加快了专业建设与专业调整的步伐,有目的地为当地各行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积极发展常宁各行业急需的专业和符合区域经济需要的特色专业,合理调整社会需求小、就业率低、缺乏竞争力的专业,使我校专业呈现出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良好局面。
目前,我校已有13个专业和3个专业方向,全日制在校生2818人,专业设置覆盖教育部中职专业教学标准目录中六个大类,从近三年招生和就业情况来看,分为三个层次: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比较红火,每年招生人数约占总数50%左右;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汽车应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文秘专业等生源基本稳定,每年能招2-3个班新生;现代农艺专业正在萎缩。招生人数反映了市场对相关人员的需求程度,
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社会对我校各专业的认可度。其中,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已成为实力较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特色骨干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两个专业被确定为市级特色专业。此外,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实训基地成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点,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后发优势。
2.总体目标:
根据常宁市职业中专“十三五”发展规划,到“十三五”末,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7000人左右,非全日制各类学生达到3000人。为此,专业建设将继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依托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要,重点建设优势专业,巩固原有传统专业,努力创建有竞争力的新兴专业,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每年调整2-3个专业,到“十三五”末期,专业总数达15个左右,形成以加工制造类和信息技术为专业为主,农、财、艺等专业相结合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群)布局。
3.具体目标:
1)重点示范专业建设: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我校已形成数个颇具特色的优势专业,它们的综合实力强,在省内乃至国内同类学校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建设机械加工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计算机平面设计、电子技术应用等4个专业,通过对其专业内涵的拓宽与更新,使它们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成为有较高社会声誉、有鲜明特色的示范专业。在“十三五”期内,争取立项建设省特色专业2-3个,建成市特色专业3-5个。立项建设(含建成)省精品课程3-4门,建成市精品课程8-10门。立项建设(含建成)省精品教材3-5门。
2)传统优势专业建设:在发挥传统专业师资力量强、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充裕等优势的同时,我们在今后五年内要遴选一批实力较强、社会需求量大、社会声誉较好的专业,加快这些专业的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不断更新其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与时俱进,扩大专业的适应面;逐步形成特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使之成为学校的优势专业并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如:努力建成以现代农艺专业为核心的农林牧渔类专业群等。在优化专业结构方面,经过五年的调整,使专业总数由25个变为30个左右,以拓宽专业口径培养技能型人才。
3)新办专业建设:在发挥原有专业优势的同时,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有计划的开拓新专业以适应现代社会各行业发展的新业态,大力扶持有竞争力的新兴专业,积极创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专业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类专业群、以电子商和市场营销专业为核心的财经商贸类专业群。在组建专业群方面,以骨干专业为龙头,组建23个专业群;有条件时依据教育部专业目录,以大类分群,以更有利于专业建设和发展。
四、建设内容
1.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016年起,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倡导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工作。要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脚踏实地地进行改革。要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科学地、有效地安排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使我校的专业建设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使我们的毕业生更适合社会需求,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突破原有传统人才培养框架,修订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2.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
目前我校有专业13个,分属加工制造大类、信息技术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等六个大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校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时,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同时,要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
3.建设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增强辐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目前,我校已有一批专业在过去的专业建设中脱颖而出,成为骨干专业。在“十三五”期内,要对这些专业重点建设,并以它们为龙头,组建成专业群,带动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
附表1拟建的专业群表
专业群名称
主干专业
相关专业
加工制造类
专业群
机械加工技术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数控技术应用
模具制造技术
信息技术类
专业群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平面设计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技术应用
财经商贸类
专业群
电子商务
市场营销
会计
文秘
农林牧渔类
专业群
现代林业技术
现代林业技术
园林绿化
注:相关专业按专业大类设置专业原则,经充分论证后进行适当调整。
4.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在“十三五”期内,各专业大类要深入探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选择1-2个专业进行突破,力求办出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特色专业建设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目前,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已成为国家级地方特色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计算机应用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衡阳市精品专业,在“十三五”期内,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成为特色专业建设点。
特色专业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领导、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在精力投入、人才引进、资金分配、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要落实专业建设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的责权利。
附表2特色专业建设一览表
在建省特色专业
冲击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
在建市级特色专业
在建校特色专业
模具制造技术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计算机应用
机械加工技术
计算机应用
机工加工技术
汽车运用与维修
计算机网络技术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
计算机平面设计
电子技术应用
电子商务
现代农艺技术
5.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因此,在“十三•五”期内学校将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力争建成省精品课程3-4门,建成校精品课程15-20门。
冲击省精品课程有: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标志CI设计。
建成校精口课程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模具设计、汽车构造、机械设计基础、管理会计、现代推销技术、进出口实务、采购与库存控制等。
课程建设在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各专业拟建课程申报立项后,在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由教研组长负责实施。教务处负责立项、中期检查和组织验收以及申报省精品课程等事宜。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各专业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改革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情境教学。
要重视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从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出发,突出技能培养,安排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2016—2020年规划期内,各个专业都应建成一门以上项目课程。
6.以校本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规范教材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未来几年,将继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课程改革。加大校本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省级精品课程由2门增加到5门,校级精品课程由6门增加到20门,从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同时,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继续加强教材开发,尽快将专业领域新的、前沿的优秀学术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在2016—2020年规划期内学校将统一布置,制订十三·五教材建设规划,规范教材建设要求,加大支持力度,争取建成常宁职专系列精品教材。
教材建设要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配套,首先保证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相关教材的建设;其次是保证项目课程改革的教材建设;然后是保证教学改革力度较大的课程的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已有近20位老师参与教材编写,已出版发行精品教材近20本,编写样本教材十余本,在“十三•五”期内,在建五门精品教材要完成建设任务,分别在2016年和2020年争取成为省精品教材。此外,再争取立项建设3-4门省精品教材,争取每个专业群都有一门省精品教材。同时校企合作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
附表3精品教材建设一览表
已出版的精品教材
拟争取立项省精品教材
拟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设计自动化
电子电路
采购与库存控制
标志CI设计
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
数控工艺加工及编程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汽车构造
财务管理
教材建设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凡新编教材一定要事前申请立项,经相关委员会(或专家组)审定后方可交职能部门立项。职能部门要加强过程管理,未经立项自编教材质量不高或反映不了现代水平的,职能部门可拒绝使用。教材主编人至少要有讲师以上职称,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大力鼓励与重点扶持与企业合作开发实训教材。
7.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要切实保证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二分之一。课堂教学中要坚决推广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实践环节,各专业力求在校内建有自己的实训基地,便于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进行仿真训练。同时要推广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试行工学结合,厂校挂钩,建立相对稳定,能切实让学生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十三五”期内,推行3+1的模式,保证学生要有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依托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以满足实践教学为要求,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批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具有示范性、开放性的实训基地。使其中1个成为国内一流的中职实训基地、3个成为省内一流的中职实训基地。
大力推广双证书制度。要重视学生技能证书的考核工作。各系应确保学生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或特殊技能行业认定的至少有一种职业证书。
8.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推广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十三五”期内通过教改立项,鼓励教师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基础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坚决反对学科式注入式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结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条件的课程应该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行教学做相结合。今后新建教学设施必须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实施。
要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环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健康愉快地塑造自我。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要鼓励教师自主研发教学课件。要提高电子化教学的教学质量,坚决杜绝所谓教材翻版的低劣水平课件进课堂。实践课程提倡由兼职教师即企业的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担任。同时鼓励专任教师真正达到双师资质,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9.建设一支高学历、双师型、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专业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对于重点建设专业,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支真正在行业企业有影响的专业教学骨干队伍,特别是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建设的领军人物”,创建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对于传统老牌专业,注重师资梯队的完备、师资学历层次的提高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化;对于新专业,要加大引进、培养的力度,尽快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层次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同时,抓紧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境内外访学研修、在企业兼职挂职。
五、保障措施
专业建设是贯穿“十三五”全过程的重要任务,由于其内容涉及面广,所以是一项集全校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综合工程。为了保证这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要在管理机制、投入机制、考评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加强。
1.健全创新教学管理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到目前为止,经过不断努力,我校已基本实现了教学管理规范化,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在“十三五”期内,我们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成为执行制度、完善制度的主人,变教学管理为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管理、全员管理。
在日常教学管理方面,逐步实行学校到专业的两级管理机制。教务处执行分管校长指令,对全校教学工作实行宏观管理为主,加强过程管理检查、督促,包括组织教学计划制定、安排教学周历、组织全校性考试、监督教学计划和教学环节的执行和检查等。各专业负责日常教学工作、本专业教师课务安排、实验实训实习活动安排、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等。教务处要做好全校教学工作的组织、协调、调控和检查工作。各专业负责本部门教师的课务工作。
对教学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负责制。专业建设(含特色专业建设)由专业组长负责,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的领跑者,在业务上起指导作用。专业组长要对专业建设作出统筹安排,调动全系力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课程建设由教研室主任负责,主讲教师是主要参与者。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课题则采取谁申报谁建设,由立项负责人负全部责任。进一步修订、严格项目管理制度,做到按时中期检查、按时结项、经费使用合理,严格审批手续。
2.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强投入的预算管理。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都是综合工程,其评价标准不仅涉及软件建设,而且更多的涉及到硬件建设。因此学校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投入机制。
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改项目等都要求师资力量达到很高水平,因此,针对本规划,学校办公室及主管人事的校长要在师资引进方面作出相应安排。一方面要引进高职称的专任教师,另一方面要安排用于实训课程的企业兼职教师。
专业建设涉及实训、实验场所建设,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经费,以保证这方面达到评估验收标准。按投入必有产出的原则,将重点专业建设作为首要必办项目优先安排经费,以提高内涵建设水平。
经批准申请省有项目立项(省特色建设点、省精品课程建设点等)学校为支持做好前期工作,将给予一定经费资助。凡是获省立项的项目,学校将给予11配套经费支持。对于校级立项项目,学校将视财力许可,视成果情况经认定给予经费奖励。凡是配套经费和资助经费,总务处都进行专户储存,并视建设进展陆续投入,强化项目管理,如主管部门发现进程严重滞后,可报告主管校长暂缓拨支经费;对项目毫无进展的或经费使用严重不合理的可提请校长冻结下达经费。
3.加强建设过程考核和管理。
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对一个具体的特色专业的建设也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因此要加强对项目的考核。
首先要严把立项关,要看申报人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与水平,团队是否具有相应的实力,能否准时完成项目任务,然后再提交教学委员会讨论。重要项目须经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能通过。
其次,要加强中期检查。教研室按照立项时间和建设周期,可以进行1-2次中期检查,事先预发通知,建设部门按时上报建设情况,教研室要组织专家组评议。评议的结果反馈给建设部门,并向校长汇报。
最后,在项目结束时,要递交结项申请书,职能部门依据省、校有关验收标准组织专家组验收,并报教学委员会投票表决。凡不能按时结项又无正当理由者,下次取消申报资格,严重的要追究其工作责任,直至警示和全校通报。
4.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教学评价和教育质量考核是教育评估的重要内容,是考核教师的主要内容,也是体现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效的主要依据。因此,完善和健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十分重要。
要加强学校教学评估中心的力量,要在人力上和财力上加强督导队伍的建设,要组织学习兄弟学校教学评估的先进经验,在评估指标上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省教育厅颁布的标准为依据,要完善、建立科学合理评价体系,完善内部质量监控办法。强化校内质量监控办法,以提高我校教学评价水平。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校内专家在教育评估的作用。要把评估的标准发给广大教职工,让教师自我评估、自我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检查、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为主体,与教务处紧密配合,适当开展专项评价。
 

友情链接常宁教育政务网 丨 衡阳教育信息网 丨 职专图书馆 丨 衡阳教育政务网 丨 湖南教育网 丨 湖南职成教育信息网 丨 常宁职专世界大学城 丨 常宁职专数字化校园 丨 
版权:常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邮箱:632575059@qq.com 备案号:湘ICP备13008014号-1
校园地址:湖南省常宁市泉峰东路378号 电话:0734-7261767
技术支持:格赛科技有限公司